探索土地改革的“赫山模式”
谌争勇
湖南省益阳市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内唯一的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到引导各经济要素向农村与土地靠拢,以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为目标,点燃了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引擎。益阳市赫山区被授予“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该成功探索对当前开展“三农”工作和助力乡村振兴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被誉为“赫山模式”。
四大难题制约地方农村土地改革深化
益阳市地处洞庭湖南岸,是全国重要的粮、棉、麻、油生产基地,但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逐渐显露。一是第二轮土地延包大多采取“肥瘦搭配”的分田方式,形成了大量细碎分散、大小不均的“巴掌田”“补丁田”,“一亩三分地”制约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二是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人力成本水涨船高,农民家庭或散户经营种植双季稻收益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这既影响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又造成耕地抛荒撂荒和利用率低等问题。三是土地确权颁证后,丘快田界基本固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后期提质改造后的田块难以达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要求。四是随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的实施和新一轮土地承包权的延期,农村“有人无田、有田无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破解农村土地改革四大难题的“最优解”
第一,以村委会为主导,开展土地“数字化”登记、确股及分配。一是“数字化”登记。村委会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面积为基准数,对农户新开垦耕地、漏登土地面积、因建房等减少面积据实调整,并结合地貌类型、耕作条件等因素对流转土地进行分级定价,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二是“数字化”确股。由村委会领办注册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其股份分为人口股和土地股。通过集中成片流转,农民完成了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三是“数字化”分配。流转土地经市场化运作产生的收益,按照村集体、土地股、人口股1:2:7的比例进行股权分配。
第二,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行市场化经营运作及规范化监督管理。一是搭建“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专业化交易平台,支持12大类品种进场交易,并以“一权两资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经营性资产和集体资源性资产)”为推进重点。二是实行市场化经营运作,“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各村流转土地进行统一的项目划分、包装推介和挂网租赁,并对参与竞标市场主体设置准入门槛,以保证流转土地集中开发和高标准建设。三是科技赋能,将土地流转信息录入交易平台后可自动形成可视化图表,交易流程安全可控、记录有据可查,便于政府部门对土地流转和交易管理开展实时有效监管。
第三,优化配套服务保障,提升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质效。一方面,为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机具利用率偏低等问题,赫山区积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十代十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和“农田管家”模式。据统计,赫山区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从试点前不到60%提升至88.69%,“十代十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农田管家”模式服务面积达48.2万亩。另一方面,当地金融机构与“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对有信贷需求的种粮大户通过信用、担保等方式进行贷款授信,推动"赫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三资平台嵌入“银企直连”功能,实现土地流转资金从流转户、产权交易平台、村集体账户、农户闭环管理,大同流转资金直接到农户的通道。
地方农村土地改革成效
通过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赫山区5个试点村和推广村创造性地实现了“三化、三变、三增”,即土地“数字化”、交易市场化、程序规范化,小田变大田、村民变股东、农业变实业,农户、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方增收。
一是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盘活土地资源。试点以来,赫山区将分散的农村土地集中开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吸引了大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土地交易日趋活跃。二是以“田成片”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土地连片开发后,耕种、喷药和施肥均采用机械工作,一亩双季稻成本减少200余元:同时,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早籼稻亩产从试点前的900余斤提升至1000余斤,优质品种占比从70%提升至90%。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提高综合收益。赫山区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灵活利用建设银行“乡村振兴共享贷”和农业银行“银担ε贷”等信贷资金,发动种植大户参与建设,通过耕地开发新增耕地交易指标、田块改善提高租金溢价、小田改大田增加耕种面积及发展产业经营增收等多种方式综合形成项目收益。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
(实习编辑 张一帆)
2023年第12期